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蓝靛厂南路25号嘉友国际大厦5层 100097

电话:0086-10-6215 0628

邮箱:atlas_china@126.com

京ICP备12038919号
城市开放空间
地产开发项目
公司介绍
设计团队
合作伙伴
公司新闻
设计研究
行业动态

日本庭园的至高美学之枯山水

发表日期:2019-08-02

点击次数:4058

日式庭园所具有的意义与达到的成就无可否认。它是一种充满诗意,神秘和深奥的文化形式,集几何之纯粹,抽象之朦胧,诗性之深邃于一体。其高度简化的审美跨越文化,更超脱了时间的限制。即使仍遵循着传统,日式庭园对于概念性命题清晰的视觉呈现,亦使人们时常错将这古老的艺术认作现代产物。这其中凝缩了禅宗思想、山水画精华的枯山水庭院,更是日本古典园林的精华与代表。本期阿拓拉斯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日本庭院的至高美学———枯山水。

“枯山水”的含义

枯山水,顾名思义就是干枯的山和水。它没有真山真水,而用石头代表山川海岛,松柏瀑布,用白色的砂粒耙出纹理,代表江河湖海、云雾漩涡。以白砂和石组为主要元素,不引流亦不用水,通过铺设白砂、勾勒砂纹、放置石组而作成的庭园样式或造园手法。其最大特点是巧妙地组合砂石,使之呈现出小宇宙一般的意境,是禅宗世界观的体现。时而以砂喻海、以石喻岛;时而砂又幻化成云海,石又变成了露出云端的大山。枯山水既可以作为庭园样式的一种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样式相融合。除了砂与石组之外,其他诸如青苔等植被,也可作为制作枯山水的要素。枯山水是日本庭园发展过程中的结晶。

枯山水庭园的表现形式与其它形式的庭园也完全不同,是在没有任何水的环境中,不使用任何水的元素,仅利用自然山石和白砂等材料,象征性地表现自然山水、景观以及宗教思想的庭园形式。庭园没有任何实用性的功能,人们只需从屋内静静地观赏就可以,其造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现禅宗的自然观和禅宗的精神,向人们传达禅宗的思想和人生哲学。造园师通过在白砂上布置自然的山石来创造和表现自然山水景观和人们精神中的世界,这种在设计上运用抽象和象征性的手法来展现理想的大自然景观的造园手法也成为枯山水庭园的最大特征。枯山水庭园的造园手法和表现形式独特,是一种带有浓厚的禅宗思想的庭园形式,有很高的东方哲学思想。

枯山水庭院的发展历史

枯山水庭院是以禅宗寺院内修行的场所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它不需要宽敞的用地,只要在禅寺的一角就可以完成。枯山水庭园虽然用地狭窄但却表达出宇宙的大千世界,真正能让人在方寸间看到宇宙。枯山水是在无形中表现有形,在无声中表现有声,与自然对立强调自己的存在。它所表达的是理想的自然景观,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最高境界。

“枯山水”一词最早出现在平安时代末期,被记录于日本最古老的庭园典籍《作庭记》中。“于无池无遣水之处立石,号曰枯山水”——专著《作庭记》给枯山水下了这样的定义。《作庭记》在江户时代中期以前都被称作《前栽秘抄》,是造园界的秘传书。当时“枯山水”作为造园用语,在书中仅仅指代池泉庭园中运用石组做出的局部景观及其手法,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岛的枯山水,而仅仅指无水之庭。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已经具有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著作中阐述的大自然与作庭者的关系,是日式作庭的先驱思想。此书认为,自然形成的地形、岩石等在主动向作庭者发出要求,换句话说,大自然不是作庭者需要克服的对立面,而是作庭者需要依从和响应的主体。日本人这一独特的自然观影响着他们在很多领域的审美。

公元6世纪,日本开始接受佛教,并派一些使者和工匠到古代中国,学习内陆艺术文化。13世纪时,源自中国的另一支佛教宗派“禅宗”在日本流行。随着中国的禅宗便不断传入日本,直至镰仓时代,得到了武士阶级和庶民阶级的热烈响应 ,并奠定了日本禅宗的流派,这个时期的精神文化指导者从贵族转变成了禅僧,同时以贵族为中心的庭院形态也发生了转变,禅僧们也开始了制作庭院。随之出现了大量禅寺,也有许多中途改为禅寺的寺庙,如著名的金阁寺。与禅宗一同传入的,还有禅林文学和禅宗主题的山水画。禅林文学在禅僧间流行,助推了禅寺中文化活动的开展。例如诗会的风潮,连一些公家人士也会参与其中。既然是禅寺的活动,场所自然选在禅寺的书院,而书院前方面积不大的前庭则成了参与活动的禅僧和作庭师们发挥才能的空间。禅宗讲求坐禅、冥想、修行和探索心性;禅寺里也不会有花朵这样充满情绪的植物,有的只是素朴的石头和京都地区盛产的白色砂砾。作庭师们一边思考禅语,一边用砂石将其写意地表现出来。

禅本身没有形状,肉眼也无法看到,而禅僧们通过对禅的认识将自己的心境象征化,置换成某种形态来表现。为反映修行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他们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使用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逐渐地,一种与禅宗的世界观相一致,表现手法抽象而写意,以景喻禅的作庭样式稳定了下来,这便是枯山水样式。

枯山水在发展初期,常常作为某座庭园的一部分,起辅助真实池泉景致的作用。而它开始作为独立庭园样式大放光彩则是在 2 0 0余年后的室町时代。这是禅宗发展最为兴盛的时代。这个时期,禅宗思想对于园林艺术的影响更加深厚,促使日本古典园林逐渐脱离中国影响,朝枯寂的氛围发展,出现了代表枯山水最高峰的两个作品“枯山水双璧”——京都市的大德寺大仙院和龙安寺方丈石庭。在这两部作品中,砂与石两大要素的艺术表现力达到了难以超越的高度。枯山水至此终于具备了脱离池泉独立存在的条件。起初,独立的枯山水庭园只出现在各个禅寺的方丈庭园中,后来一些武家和公家的庭园也开始单独使用枯山水手法。禅文化在室町时代达到顶峰,到了江户初期衰退,在枯山水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到了安土桃山时代,茶道兴起。茶道宗师千利休建了草庵风茶室,日本茶庭随之遍地开花。茶庭又称作“露地”,风格素朴,与淡泊的枯山水庭园天生调性相容。到了江户时代,禅宗衰退,融合各种庭园样式成为造园的新趋势,枯山水因此常常与池泉、茶庭并存出现。

明治开国后,西洋之风刮遍了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和洋折中的大潮中有幸出现了几位坚持和风造园的作庭家,其中以枯山水作品著名的就是重森三玲。他的作品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活用青苔,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全新意境。如今他的后代也依然在日本庭园的领域钻研着。

枯山水的代表人物

梦窗疏石(1275 - 1351)——枯山水的开山鼻祖

纵观日本庭园,或多或少的都受到禅宗美学的影响,反应了枯与寂的意境。初期的禅宗庭园是在净土式庭园形式的基础上融入禅宗思想再加些元素,而真正在日本造园历史中确立禅宗庭园地位的是日本禅师一一著名的造园师梦窗疏石国师。

梦窗(むそう),字疏石(そせき),号智曜,是日本镰仓时代最伟大的造园家。他生于镰仓(1192—1333年)末期的1275年,卒于室町(1333-1573年)初期的1351年。出生于日本伊势,也是镰仓时期著名的禅僧,他在19岁时皈依禅宗,30岁时在镰仓的净智寺修行,后成为西芳寺的住持。梦窗疏石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禅师,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庭家。他十分擅长庭这一表现形式,洗尽铅华的作庭风格不仅对室町时代的庭园,而且对其后的桃山时代、江户时代的庭园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天龙寺

西芳寺

镰仓时期,禅寺迅速在日本发展,庭园也由平安时代的净土庭园慢慢转变为禅宗庭园。最初的禅宗混合式枯山水庭园一西芳寺便是由梦窗疏石设计建造的。在梦窗大师以前,园林还是延续平安时代从中国流传过去的池泉园形式。寺院园林的真山水和轴线模式一向稳定在净土园林这个形式上,没有更大的突破。梦窗国师的造园,使园林的气象为之一振。他把禅宗的思想和佛教的理念带入到园林之中。尽管枯山水一词早在平安时代的《作庭记》中就有这种园林作法的描述。但是,作为一个园林的形式流传伊始应从梦窗国师创造的西芳寺园和天龙寺园寻求。他在与镰仓将军之弟足利直义的《梦中对答》中说"对山水,常觉醒,利修行。"对于足利直义的豪奢式营造法提出反对,他说“山水之中成得失,得失全在人心中。”也就是说,人之所得,即是人之所失。把人心、得失与山水结合在一起,这是梦窗疏石作为一个佛教大师的心得。因此,他设计的庭园虽然都是以自然为主,但却是蕴藏着很深的精神性的哲理。在梦衡硫石的努力下,日本庭园创立了独特的造园风格,并确立了庭园作为存在于大自然中顿悟场所的地位,日本因此也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的庭园文化。梦窗国师的园林代表作是西芳寺园、天龙寺园林。

重森三玲(1896~1975年)


重森三玲,造园家,庭园研究家。以1934年席卷京都的台风摧毁寺庙、庭园为契机,开始进行庭园的调研、测绘,最终完成了日本庭园历史的汇总,其理论成果影响了现代日本庭园。著作有《日本庭园历史图鉴》《日本庭园历史大系》等。作为造园家的重森三玲,在刚刚完成《日本庭院历史图鉴》的编写工作后,立刻亲自动手参与东福寺方丈庭园的修缮,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八相庭"。此后重森三玲又创作了东福寺龙吟庵、光明院、松尾大社的松风苑三庭、龙安寺石庭等,嬴得了昭和造园大师的称谓。而在造园设计方面,重森三玲在保留古时日本庭园的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感,尤其对枯山水这一形式研究颇深,可谓是日本现代庭园的重要人物。

枡野俊明(1953 - )——当代日本枯山水大师

枡野俊明是当代日本枯山水的代表人物,日本当代国宝级枯山水大师,日本古刹建功寺第 18 代主持,是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最杰出的设计师之一。像他这样负责建造园林的僧人,在日本被称为“立石僧”,他们把造园当做修行,从中领悟禅宗的精神。他曾经说过“每当为一座花园寻找合适的石头和其他材料时,我常常深入自然进行研究。在寻找石头和植物的过程中,我会带着感情画出各种草图。当开始立石和布置植物时,我完全沉浸在各种自然元素的对话中。我寻求一颗石头或一株草木所具备的某种精神从而确定其合适的位置。”正是这种认真与执着,让他的每一处作品都代表了禅意庭院的顶级水平。

作为日本当代景观设计界最杰出的设计师之一,枡野俊明先生的作品继承和展现了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准确地把握了日本传统庭园的文脉。他的作品总是能够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气息。枡野俊明先生一向将景观创作视为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将“内心的精神”作为艺术中的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厚的禅意,体现了一种淡定、沉静的修为,方寸之间、意犹未尽。因此,常被誉为具有鲜明人生哲学的设计作品。

枡野俊明手绘作品



枯山水庭院的典型代表

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几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除了京都龙安寺庭院及银阁寺庭院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著名的代表作,如东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离宫庭院等等、大德寺大仙院庭院等。

龙安寺石庭

龙安寺的石庭是日本最有名的枯山水园林精品。龙安寺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原为德大寺家别墅 ,宝德2年(1450年)改建成禅寺, 应仁之乱中一度被烧毁,于1499年重建, 1994年作为古都京都的文化财一部份而列入了世界遗产。龙安寺本尊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持)为义天玄承。1975年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日本时,曾表示希望能参观龙安寺内的庭园,参观后英女王对庭园赞不绝口,也让龙安寺庭园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噪。

石庭山水作为这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日本庭院抽象美的代表。石庭简单却极其出彩,充分表现枯山水庭院的神韵所在——方寸之地幻化出千岩万壑。龙安寺的石庭山水占地不过300多平方米,东西长约25米,南北长约10米。15尊大小不一的岩石,立于铺于地面的灰色细卵石之中,除了岩石基地处种植有苔藓,亦无任何水和开花植物。石组的摆放方式看似简单,却耐人寻味。据说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总有一块岩石被隐藏,像是隐藏着无法言尽的幽深禅意。石组的聚焦和分散、远近以及起伏的布置形式所表现出的意境,由于观赏的人的信仰和思想以及身份的不同都会给出不同的理解和诠释,特别是15块山石的巧妙布局一直被日本造园界认为是枯山水庭园的最高峰。庭园的围墙无论是高矮、尺度还是色彩都与整个庭园氛围相得益彰。

大德寺大仙院

大德寺(だいとくじ)创建于日本镰仓年间(公元1325年),位于今日本国京都市北区,是洛北最大的寺院,也是禅宗文化中心之一,其中尤以茶道文化而闻名。大灯国师为开山祖师。后经战乱被焚。著名的一休大师(聪明的一休)经过几十年的漂泊布教后,以80岁的高龄任大德寺的主持,重建了大德寺。至今大德寺还保存着一休大师的遗墨。大德寺内有大仙院、龙源院、瑞峰院和高桐院四个寺院散在其间。

大德寺

大德寺大仙院的枯山水,是连千利休都为之倾倒的枯山水。此处的枯山水,环绕方丈正殿,建筑物后面的细长庭园中,便是主石的安放之地。主石代表长生不老的仙人所居住的篷莱山,其右侧有个三层瀑布,这便是水流之源,水流缓缓流向京都,船型石块代表载有蓬莱山宝物往来的小舟。精巧的设计,蕴意丰富,使人仿佛置身于真山水之中,堪称为师法自然的巨作。

大仙院

龙源院是大德寺南派的本庵,创建于1502年,是大德寺山内最古老的建筑物,是禅宗的典型格局。龙源院的庭园是由南庭、北庭以及东侧的东滴壶枯山水庭园,还有寺内的开祖堂前庭、书院南侧的枯山水庭园等所构成,这些庭园都是耐人寻味的禅宗庭园。

龙源院

龙源院东庭东滴壶,据说是日本枯山水最小的庭园。

东庭东滴壶

瑞峰院的方丈大殿建于1535年,属于典型的禅宗方丈建筑的形制。方丈大殿内的独坐庭和休眠庭于1961年由现代庭院设计师设计完成。独坐庭位于方丈大殿的南侧,是以寺院的名字瑞峰为主题、通过蓬莱山的形式表现禅宗思想的庭院,因中国的百丈禅师所倡导的 “独坐大雄峰”这句禅语而得名。除庭中一角设山石一组外,其余一大片皆为白砂。扫出粗壮有力之波浪式平行线条,由于线条与线条之间隔较宽,故整体上造成波浪壮阔的景观,使人面对这一大片枯海,胸中不能不有所感动。

瑞峰院

高桐院是修建于1601年的禅宗寺院,其位于方丈大殿南侧的庭园被称为“枫之庭”的枯山水庭园,它有别于其他的以白砂、山石为主的禅宗庭园,其本堂南面的庭园仅有一块连成一片的苔地,以及坐落在台地之中的石灯笼,并在庭园深处,靠近外围的地方种植了若干棵枫树。

东福寺方丈庭

东福寺

东福寺建于嘉祯2(1236)年,共有25院,是京都五大寺院之一,也是京都最大的禅寺。东福寺取奈良东大寺和兴福寺的头两字为名,称为东福寺。东福寺体现了禅宗建筑风格,寺内的东西南北建有风格迥异的方丈庭园,其中以北庭最为著名。

东福寺方丈庭园由日本造园大师重森三玲于1938年建造(东福寺于明治时代初期遭火灾,烧毁了佛殿、法堂、方丈等建筑,方丈庭园于1939年重建)它是在东福寺自镰仓时代建立以来的庭园的基础上,引入现代抽象艺术的结构而营造成的一个枯山水式禅院庭园。

东福寺庭院布局

与其他禅寺的庭园不同之处在于,东福寺方丈的四周全部都是庭园。据说,它们是按照佛中的八相建造的,因而叫作八相庭。所谓八相,指的是释迦牟尼出现在这个世界以来,对众生显示的八种相,即降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转法轮和入灭。

南庭

南庭中象征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的四仙岛巨石,刷出沧海波纹的白沙象征八海, 亭西植有青苔假山。在白砂和石头的組合下,产生水阔天长、青山永在的宏观竟境,这就是枯山水的精髓。枯山水庭园既以北宋山水墨画之山水图为基本精神,故其表现力求雄浑苍劲,如大仙院方丈东庭的枯山水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此庭所用庭石素材为青石,作者意图表现北宋山水幽玄枯淡之趣味,于此可见。

沙中矗立瀛洲、方丈、蓬莱和壶梁诸岛,一座五山立于庭西。以大小形状各异之青石,或直立,或倒置,纵横罗列,构成蓬莱山水之画面,间植树木,更以白砂设泉流,而构架石桥,于是方丈之庭中,俨然一幅高山流水之图呈现眼前,其创作之魄力,有更甚于水墨画者。南院西边的假山代表五山,表现人间仙境。

东庭

东庭是北斗七星,爬梳整齐的白沙中放置着几块圆柱形石头,形成北斗七星,高低不一的石块表现了一个小宇宙空间。这些柱石是东福寺内其他建筑物残留下来的,用得非常巧妙。

北庭

北庭造型主要以青苔和正方形石头组合,该庭园借景了「通天桥」及溪谷。秋日里,溪谷仿佛被涂上了色彩,人们称之为「洗玉涧」。

西庭

比起南庭较为雄浑的风格,西庭显得更加柔美,该庭园里长满了青苔和杜鹃花,植株被修剪成方格图案,好似「井田」。

东福寺龙吟庵

龙吟庵是南禅寺开山的大明国师的塔所,这里的建筑物是日本最古老的方丈建筑,被指定为国宝。其修缮1962年就完成了,但当时周围没有庭园,龙吟庵的住持委托重森三玲为龙吟庵造园。1964年重森三玲主持修复,整体庭园是枯山水庭园,为了尊重日本最古老的方丈建筑样式准则,方丈正面的南庭是没有植物与杂草的,只有白川砂的平面构成。

园名敬爱庭,一种说法是,主庭以雁起海洋为主题,用黑白两种沙子构成波浪图案,主石象征大雁展翅,栩栩如生。另一说法,主题表现龙乘青云从海面跃出升天的过程。以中间的巨石喻龙身,黑白细石喻云海,以远处的竹篱喻闪电,混凝土形成的几何曲线在图面上区分出青云与白水,形成了明确的线条对比与色彩。石块排列成巨龙,从沧海腾空飞入云中,若隐若现,白砂如海,黑砂如云,闪电划过竹篱。伫立庭前,真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这石头,仿佛是龙头上的犄角露出海面。龙身过处,掀起巨浪。

从日本枯山水庭院的发展我们可知,日本正是在早期中式园林的基础上,将禅宗思想与造园技术相结合,产生出适合本土文化的日本枯山水园林。而这种结合与其所展现的审美和设计理念,也是日本几乎所有领域的审美要求与设计核心,从而造就了日本设计的超强表现力与现代感。希望通过本期的简单介绍,能让大家在了解日本枯山水庭院的同时也能给我们的设计者们提供一些美学和设计的思考。


扫描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2013 阿拓拉斯(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8919号